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速递 >

冯雄杰:因时而变,顺势而为 | 观点资本圆桌演讲-天天讯息

冯雄杰(中城投资助理总裁):各位嘉宾们,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!非常感谢观点的邀请,我今天的题目是因时而变,顺势而为。

应该说,这三年无论从宏观、政策到市场,整个房地产行业是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,对于房地产企业也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

作为这个行业的参与者,我们应该如何来拥抱变局,突破新局?希望借这个机会可以和大家有一个分享。


(资料图)

首先我们用比较简短的时间来回顾一下过去三年,从2020年8月份住建部推出的三道红线的融资新规,以及随之而来的预售资金监管加强,到2020年年底央行提出的两道红线新政,再一直到2021年2月份自然资源部提出的集中供地制度,这些政策无疑都制约着房地产企业高负债的扩张。

但是我们可以看到,在2021年的上半年,房地产企业仍是在大规模的拿地的情况,我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吗?在第一次集中供地的时候,整个参加集中供地的房地产企业一共有400家,整个土地的成交面积超过了1亿平方米,土地出让金也超过了1万亿人民币,30%是民营企业,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平均溢价率超过50%的情况,应该说是非常的火热。但是来到了2021年下半年,随着房企一个个暴雷,高负债的扩张模式难以为继。

我们看到,这些金融政策的深层逻辑是什么呢?主要是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地产的抵押,以及地方的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,从而来防范和化解房地产的金融风险。

所以,无论从需求侧或者说供给侧的调控,是一个常态化、长效化的监控措施。

时间来到了2022年,暴雷的房企越来越多,随之而来的大量的按揭断供,在这种情况下保交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。因此在去年11月份央行出台了支持房地产稳健发展的政策之后,包括信贷融资、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,支持房地产融资的政策是逐渐在加码。

房地产目前的情况是怎么样?虽然说三年的疫情已经逐渐结束了,或者说告一段落了,但是从数据上看,销售仍在触底的阶段。一二月份的销售数据应该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水平。三四月份的数据没出来,但是根据我们和房地产企业交流的情况,这个数据也不容乐观。

从政策上看,目前和我们交流的房地产企业,基本上和银行谈的更多也是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的展期,更多的是需要有未抵押项目或者说国央企担保才能发行债券。现在全国性没暴雷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,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保交楼还是重中之重,所以无论从中央到地方,从AMC到地方的融资平台,房地产纾困政策还是任重而道远。

我们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,从中长期角度来看,无论是从城镇化的速率降低,或者说生育下降,房地产市场还是都进入了一个增量和存量并举的年代。叠加这三种情况,我们发现在存量资产中特殊资产也就是今天说的不良资产,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情况。

我们看一下这些特殊资产来源,可以看到2022年整个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在1.6%左右,但是我们看一下房地产的不良贷款率,我们找了几家银行,基本上房地产不良贷款率远高于平均不良贷款率,基本上在3%到5%之间,这个规模就是体量非常大。

再看一下信托的情况,这个还是2021年的信托数据,整个2021年信托行业违约金额达到了900亿元,占了整个信托行业违约金额的60%。22年数据我估计可能会更糟糕一点,因为最近上个月末,信托业协会2022年的数据出来了,在第四季度出现了亏损的状态。

另外就是债券违约的情况,这是在2023年今年三月末的数据,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债券违约金额是达到了2000亿元,占了整个债券比重的30%,也是最大的一个行业。

应该说,我们判断整个房地产特殊资产的情况,可能是万亿级的市场。

我们近期也注意到,从去年开始,外资机构像黑石、凯德开始加速进场,投资标的除了传统商业像办公或者说物流园区等等长租公寓以外,也看到了收购住宅的一些案例。因此,房地产特殊资产的投资机遇成为了房地产投资机构的一个新课题。

我们过去怎么处理特殊资产或者说不良资产?更多的是采用诉讼或者说拍卖,或者说破产这些手段。从过去经验来看,作为专业的房地产投资机构,可以通过重组、重整和重构来提升和盘活一些不良资产。

具体可以通过债务重组,通过资产抵债等一系列的手段,解决项目的历史问题。通过重整程序的法定性,统一暴露项目的所有债务,同时锁定项目的资产,从而解决所有债务,最后对困境资产的资金、资产等生产要素重新构建,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,重构之后可以提升项目的资产和价值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一定要做好各方利益的协调,只有各方的利益形成合力,才能够把这个不良资产盘活并提升价值。

我们简单看一下,第一个就是房企,困境房企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能否偿还项目上的所有负债。如果说偿还了所有负债以后,是否还会拿到一点现金流,因为现在项目的现金流基本都被锁死,是否能保留一定的股权,如果保留不了股权的话,是否能够继续参与操盘,这些是房地产企业比较关心的一个事。

对于债权人来说,能否收回全额本息,收不回的话收回本金可不可以收回?如果本金也要折损的话,需要折损多少比例,每个银行都不一样,银行、信托、私募基金每个都有不同的情况,可以不同情况不同分析。

另外,就是多久收到资金,这是债权人关心的;还有投的项目是否安全,打的折是否够,投资期限是多久,投资收益率是多少,都是债权人比较关心的。

地方政府则比较关心保交楼,项目是否可以继续施工,包括能收到一定的税款。

只有形成合力,才能解决整个不良资产。

接下来是一个核心要点,我们认为逻辑上来看和基金投资逻辑是一样的,主要还是募投管退。后续如果要介入商业的话,期限会比较长。投资的话最重要的就是价值方面,特别是目前不良资产可能有的打九折,有的打七折、六折,但是会不会继续打折下去不确定。

另外一个就是交易机构的安排,在管理方面我们收购资产以后通过设计改造、运营招商提供项目的价值,做到前三点以后,无论是通过物业销售退出,或者收购兼并,或者REITs退出,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了。

接下来看一下实现投资盈利模式,之前我们说过取得一个不良资产进行变现,第一块是投资的时候折价买入获得折价收益,在持有的阶段可以通过专业的运营机构提升资产和项目的价值,来获得经营的收益。

当我们持有一段时间,经济、市场恢复到比较好的情况下,再高价出售获得资产增值收益,是一个盈利模式。整个特殊资产处理模式应该说和基金是差不多,首先会找资金方,然后通过夹层或者说股权或者债券的形式成立一个特殊资产基金,可能是有限合伙,或者信托计划都可以,然后通过司法拍卖协议转让,包括可以有资产转让,股权转让,债券转让从AMC,从银行或者信托或者其他私募基金手里获得资产,获得资产以后通过重组重建、代建代管或者联合开发的模式,把这个项目经营好,通过运营、开发、销售来实现我们的一个投资闭环。

我们在投资的要点总结了几点,两大块,一块是项目,资产选择上更注重的是因为集团出现风险而传导的项目,或者说预售资金监管过渡导致流动性不足而产生问题的项目,而并非是当地市场或者项目自身产生的问题,这是资产选择比较注意的一点。

第二个是资产选择,主要是长三角和大湾区的项目,这些项目关系要清晰,另外要符合设立的盈利指标,同时变现机会比较充足。

资产类别比较丰富,除了住宅类项目,还考虑比较优质的持有性物业,就像商业或者办公包括长租公寓这些,但关键是底层现金流比较好,达到我们的一个选择范围。

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通过中城投资提供资产处置方案,收购一些资源进行整合,对于一些比较好的项目除了作为融资顾问,还可以通过一个联合投资的形式来参与项目的投资。

应该说整个房地产特殊资产面临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,因为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,涉及到评估,涉及到财务,涉及到法律,涉及到的投资复杂性比较大,同时具有募投管退全周期属性,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一点。

另外,在不确定性比较强的市场上,而且是逆周期的情况下,对资产的判断要求比较高,我们如何来应对?首先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打造复合型专业团队,全面提升募投管退链条的综合能力,才能做好盘活资产的情况。以上就是我的思考,谢谢!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太平洋健康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  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